榮譽!中紡院參與完成的項目榮獲2018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

信息來源:辦公(黨群)室  時間:2019-01-09
    1月8日上午,2018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北京舉行。習近平、李克強、王滬寧、韓正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出席會議活動。會上,中紡院參與完成的“廢舊聚酯高效再生及纖維製備產業化集成技術”榮獲2018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
 



圖為項目主要完成人合影,右2為中紡院教授級高工金劍




       該項目緊密圍繞我國廢舊聚酯資源循環再生發展戰略需求,立足自主創新,以廢舊聚酯資源綜合利用最優化、加工高效清潔化、產品高品質高值化為目標,成功構建了廢舊聚酯高效再生及纖維製備產業化集成技術體係。項目主要完成人有王華平、錢軍、陳浩、金劍、戴澤新、王少博、陳燁、仝文奇、邢喜全、方葉青。其中金劍和仝文奇是來自中紡院的教授級高工。
      主要科技創新包括:(1)自主研發了廢舊聚酯紡織品和瓶的高效前處理技術及裝備,實現高品質、資源化及標準化;(2)創建廢舊聚酯調質調粘再生技術新工藝,攻克不同來源的廢舊聚酯製品再生紡絲穩定性及品質控製難題;(3)開發了在線全色譜補色調色及高效差別化技術,製備高色牢度、超柔軟、仿生態棕等混雜聚酯廢料再生纖維;(4)發明了低熔點/再生聚酯皮芯複合纖維熔體直紡技術,實現了低成本高效再生與高附加值的統一。項目授權發明專利38項,發表科技論文10篇,標準3項,總體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我國聚酯年產量達4000萬噸,纖維及飲料瓶占90%以上,其廢舊品總儲量超過1億噸,但再生紡絲產能僅1000萬噸,再生率不足10%;不僅資源浪費大,且環境負擔重,是國際紡織循環經濟發展的重點領域。
      國際廢舊聚酯再生利用主要是實現資源化處理,解決汙染問題,重點發展分揀清洗技術及舊衣回用體係;美國日本等開發的以解聚提純再聚合的化學法技術,由於工藝複雜成本高,未能產業化推廣,國內大多采用簡單熔融再生紡絲工藝,產品品質低,應用受限。迄今為止,還沒有兼顧品質與成本的廢舊聚酯再生循環產業化方案。
該項目創建了廢舊聚酯再生的中國特色方案,實現了我國廢舊聚酯紡織品高效回收與高值利用,大幅提升了聚酯再生纖維技術水平,有力支撐了我國全麵禁止固廢進口後的纖維資源再生行業發展,提升了我國紡織循環經濟的大國形象與地位。
      該項目建成了世界最大的再生聚酯纖維生產基地,其中廢紡再生短纖30萬噸/年,瓶片及再生長絲加工15萬噸/年,低熔點/再生聚酯複合短纖7.5萬噸/年,新增有色功能等係列再生聚酯短纖及長絲品種20餘個;產品用於三江源、南水北調、阿迪達斯、通用汽車等重大工程及知名品牌。近三年完成單位實現銷售79.90億元,利潤3.43億元,上繳稅收1.48億元,出口創匯2.61億美元,創造了顯著的經濟、社會及環境效益。
      中紡院作為紡絲工藝技術和裝備提供方,參與了總體研究方案製定工作,以及工藝優化、確定,柔性化、差別化產品的產業化技術開發等工作,為項目的技術開發和產品的質量控製提供了重要的技術、理論指導與裝備保障。

      國家科學技術獎包括國家自然科學獎、國家技術發明獎、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即大家常說的“國家三大獎”。還包括授予外籍科學家或外國組織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和分量最重的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2018年是《關於深化科技獎勵製度改革的方案》進入正式實施階段的第一年,根據規定三大獎每年授獎總數不超過300項。此外,2018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獎金標準也進行了調整。其中,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獎金額度由設立之初的500萬/人調整為800萬/人,獎金分配結構調整,全部由獲獎者個人支配,國家科學技術獎三大獎獎金額度也同步提高50%。同時,按照黨和國家功勳榮譽表彰製度體係的獎章規製,首次設計製作了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獎章,並優化了國際合作獎獎章和國家科學技術獎獎勵證書。
      經學科專業評審組、評審委員會和獎勵委員會評審,2018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共評出285個項目(人選):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2人;國家自然科學獎38項,其中一等獎1項、二等獎37項;國家技術發明獎67項,其中一等獎4項、二等獎63項;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173項,其中特等獎2項、一等獎23項,二等獎148項;5名外籍科學家獲得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
      其中,兩個紡織項目斬獲2018年度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分別是 “廢舊聚酯高效再生及纖維製備產業化集成技術”以及“高性能特種編織物編織技術與裝備及其產業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