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實力夠硬 軟實力崛起——化纖先進產能投產加速轉型升級

信息來源:  時間:2015-05-28
        近期行業內大型化纖企業密集投產的現象引發了上下遊的關注。有業內人士指出,這批投產項目與之前不同,都是差異化產品,是先進產能。企業之所以現在投產,一是行業發展周期性所致,二是市場加大了對差異化產品的需求,三是企業為搶占先機,先行投產,贏得市場。

  近期行業內大型化纖企業密集投產的現象引發了上下遊的關注。原因是2011年下半年以來,化纖行業開始明顯出現的結構性過剩與階段性失衡局麵並沒有得到根本性扭轉。麵對行業如此大的投產熱情,該如何理解呢?

  有業內人士指出,這批投產項目與之前不同,都是差異化產品,是先進產能。企業之所以現在投產,一是行業發展周期性所致,二是市場加大了對差異化產品的需求,三是企業為搶占先機,先行投產,贏得市場。

  目前隨著化纖市場由賣方市場轉為買方市場,市場對於產品由“來者不拒”到“精挑細選”,市場對於行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之前上大項目就能靠規模贏利的格局正在發生變化,行業自身也從機會時代進入經營時代。細分市場、精耕細作已經成為企業的必修功課。密集投產的背後,行業麵貌與企業思路都在發生著深刻變化。

 

  需求上漲釋放投產熱情

  中國化纖工業協會的專家表示,隨著市場需求的不斷提升,大型化纖企業投產差別化和功能型產品的積極性得到了釋放。

  總投資200億元的恒力(南通)紡織新材料產業園近日一期項目投產、二期項目開工奠基。記者了解到,產業園將分期建設年產240萬噸差別化、功能性新型纖維和智能化、超仿真功能聚酯新材料項目,全部投產後年銷售收入將超500億元。

  榮盛集團董事長李水榮在接受采訪時表示,盛元差別化纖維項目即將全麵投產,該項目將成為榮盛集團實現傳統產業轉型的重要部署。這個項目無論是設備還是工藝,都處於國內領先水平。在設備上,引進了四套目前國內唯一的自動化紡絲流水線設備,實現了從卷繞落紗到檢驗、包裝、倉儲的自動化功能,大大提升了產品質量,降低了人工勞動成本。而在工藝上,盛元項目目前已投產的生產線,成功量產了異型截麵絲、超細旦絲等高規格化纖產品。

  此外,桐昆股份公司長興恒騰差年產40萬噸差別化纖維項目主裝置於今年1月一次性試車成功;中國石化儀征化纖公司聚酯中心年產20萬噸聚酯專用料項目一次投料成功;海南逸盛5月投產100萬噸聚酯新產能……有資料顯示,2013~2014年期間,我國至少有400萬噸大裝置聚酯係列產品項目將逐步投產。

 

  技術研發增強市場競爭力

  中國化纖工業協會會長端小平在多個場合說過,之前九遊會平台的化纖研發跟著發達國家走,他們研發成功並經過市場檢驗後,九遊會平台的產品才隨後趕上。而現在,我國成為世界化纖第一大國,已經成為世界化纖發展的主導力量。國外企業即使有能力研發,也會限於市場規模的窄小而缺乏積極性,化纖研發創新的重任已經肩負在了我國化纖行業的身上。針對市場需求,主動創新升級技術,加大研發力度是我國化纖業發展的必然趨勢。

  有專家指出,化纖領域的許多新技術經過多年研發與積累已經成熟,特別是熔體直接紡關鍵技術的進步,推動了新一輪的產品開發。而且,企業往往在行情低穀時加大技改投入。

  作為世界化纖第一大國,我國的相關機構早就認識到了科技與創新的重要,很早就開啟了自立研發的道路。以滌綸改性項目為例,由化纖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組織的國家科技支撐技術項目——“超仿棉合成纖維及其紡織品產業化技術開發”在2011年8月啟動時,作為參與者之一的九遊會平台已經積累了3~4年的同類產品的研發經驗。紡科院研究開發中心深加工研究室主任潘菊芳說,當時研發的初衷就是想針對我國巨大的聚酯產能,做出差異化的產品,提高聚酯行業的競爭力。

  企業在研發創新方麵也早有先行者。盛虹集團作為世界上最大的超細纖維生產基地、最大的差別化聚酯纖維生產商之一,近幾年來在化纖創新事業中投入了巨大精力。董事長繆漢根表示,盛虹股份近年來在大型化與高端化方麵大做文章,研發的陽滌複合、中空保暖、吸濕快幹等係列產品以其多方麵的優異性能,被廣泛應用於各種功能性和高檔化服裝。繆漢根說,盛虹股份記憶纖維產品整整領先國際一代。

  唐山三友集團興達化纖有限公司日前因成功開發竹漿莫代爾生產工藝受到業內廣泛關注。公司副總經理姚誌高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企業兩個工廠發展思路不同,新廠提高單線產能,降低成本;老廠豐富品種,提高產品附加值。兩者都依靠技術創新,實現更大的市場占有率。姚誌高說,竹漿莫代爾粘膠纖維的定位是竹纖維的升級,是莫代爾纖維的差異品種。產品定位高端,與奧地利蘭精同類別產品價格持平。這一新品的麵世也充分體現出技術研發的市場價值。